武汉约有四分之一的自来水没有使用就白白流
2016-06-15 16:40:49
1843年,首先发现AMPS丙烯酸氧化生成丙烯酸。1931年,美国罗姆-哈斯公司开发成功氰乙醇水解制丙烯酸工艺,长时间是工业上唯一的生产方法。 1939年,德国人W.J.雷佩发明了乙炔羰化法制丙烯酸,1954年在美国建立了工业装置。与此同时还成功地开发了丙烯腈水解制丙烯酸工艺。自 196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建成以丙烯氧化法制丙烯酸工业装置后,各国相继采用此法进行生产。近几年来,丙烯氧化法在催化剂和工艺方面进 行了许多改进,已成为生产丙烯酸的主要方法
多少年来,武汉约有四分之一的自来水没有使用就白白流走,直到现在才引起重视———
25%的自来水没进用户的家门,就从水箱和楼内立管“溜”进阴沟。这是武汉市自来水公司近日检查去年安装独表的6万户老城区居民的分表与总表间产销差时,发现的一惊人数字。
这意味着,自来水公司每天制水200多万立方米,其中50多万立方米白白流失。据悉,一直以来,武汉市大多数地方自来水单元总表和用户分表之间存在着较高比例的产销差,也就是漏损率,在一些生活小区这一比率甚至高达50%以上。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近年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资料显示,德国的全部自来水漏损仅为3%。本月上旬,市有关领导表示,武汉要建成节水城市,这么高的漏损,显然不行;漏的水基本都经阴沟变成污水,对城市排污来说,无疑增加了25%的成本。
为何直到今天才测算出比较准确的漏损率?原来过去水虽然流失了,水费却没有流失。自来水公司与用户按单元总表结算,结果用户只使用75%的水,却平均承担100%的水费,有的用户平摊的水费竟高达每立方米6元。去年,武汉市开始推行自来水“一户一表,抄收到户”工程,10万户居民装上独表,水费实抄实收。自来水公司不得不正视“漏损率”。
为降低水漏损,自来水公司对独表用户承诺:表内供水设施出现问题,免费维修。
自来水公司有关负责人称他们也有苦衷:按规定,他们只管单元总表外的供水设施,表内设施的产权归物业公司或房屋产权单位,应由这些单位维修。但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并没有负起责任,有些单元的水箱甚至10年没清洗过一次。承诺维修独表用户的供水设施,他们要多投入2000多万元,因此没有能力承担全市表内供水设施的维修。
据悉,自来水一户一表5年内才能在全市普及,对于没装独表的绝大多数地方,高漏损是否就继续听之任之呢?